發布時間:2021-06-29 17:25
(1)光榮與夢想(1964-1977)
1964年4月,由云錫、會澤、東川、易門四個礦務局抽調17人,成立云南冶金建設公司;1965年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部批準,冶金工業部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計劃經濟年代的十四冶,主要從事云南邊疆工礦建設事業,足跡遍布西南地區,東川銅礦、個舊錫礦、易門銅礦、蘭坪鉛鋅礦、會澤鉛鋅礦、昆鋼、云南冶煉廠等云南主要的工礦企業,都深深地留下了十四冶人的建設足跡。十四冶也成為了國家冶金建設和云南工業建設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2)改革與發展(1977-2000)
1977年,春風送暖,大地回春。云南有色金屬工業建設進入了新一輪的大發展、大開發時期。站在一個歷史的新起點上,與全國一道,十四冶步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篇章。1983年4月,公司劃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直管,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第九建設公司。1992年7月,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這一時期由于云南有色基建項目少,十四冶較早地進入建筑市場,由冶金工業建設向民用建筑、公路、隧道、橋梁、大型土石方、水利等行業擴展。2000年7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十四冶由中央直屬企業劃歸地方管理。
(3)涅槃與重生(2000-2008)
進入21世紀,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十四冶幾十年來賴以生存的傳統市場急劇萎縮,市場經濟剛開始時的無序和混亂,給建筑行業帶來太多的困擾和障礙,企業效益每況愈下,連年虧損。至2002年,十四冶宣布政策性破產,步入企業生命發展歷程的嚴冬期。2004年,十四冶的破產關閉工作在陣痛中完成。同時,十四冶也開始改革重組步伐,2008年3月,集團本部順利完成改制,組建成立十四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保留“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采用“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套機構”的管理模式。自此,公司完成了由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走上了集團化發展的道路。
(4)轉型與跨越(2008-2016)
十四冶積極轉變經營方式,順利完成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營業范圍從過去單一的工礦建設延展到市政、民建、道路、橋梁、水利水電、冶金化工重型裝備制造、房地產、職業教育與投融資擔保等多元領域。同時,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推進從傳統低端市場向高附加值的BT、PC、EPC總承包工程模式轉移,現代企業制度趨于完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御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云南省委也將十四冶列入省屬重要骨干企業,為云南省省屬三家大型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之一。
(5)新篇與未來(2016- )
2016年4月21日,云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十四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西南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組為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按照“大重組、大整合、大融合、大發展”的目標和“五個一批”的思路,將原十四冶建設集團所屬的11個單位進行整合重組,設立新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并于2017年2月6日揭牌成立。5年來,十四冶緊緊圍繞集團發展戰略,實現了經營額和合同額百億目標,成為集團首批百億俱樂部成員,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十四冶將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新使命,用心譜寫新的華彩篇章。
分享到